【鲁道夫中心向】爱中死

Summary: 那就相信爱与死亡吧①


Warning: 角色死亡预警,意识流预警,偏致郁,时间线很乱很不正常,主要涉及《伊丽莎白》及正史,背景《梅耶林韵事》和《梅耶林》,我流私设死神和鲁道夫,todolf关系不明请读者自行理解,背景关系包括rudolf/mary,rudolf/mizzi和taaffe/mizzi




1.


他扣动扳机时便已知道了:再无归路。


玛丽的血是温的,湿的。她曾经活过,至死脸上也仍染笑意。“现在我必须做你要求的任何事②。” 她曾说,转着无名指上的戒指:于情爱中结合,直至死亡③。然后她吻他 —— 她在死前也吻了他,双唇也温润 —— 不是什么矜持的,鸟啄般的吻,而是濒临死亡的吻,仿佛要将自己揉入对方,仿佛溺亡之人在通过吻而呼吸,仿佛唯有在爱中才没有死亡。


但爱与死亡本是一体,砰!


然后他将枪指向自己的唇,然后他放下了。


清癯的金发身影向玛丽的躯体跪去,戴了皮手套的指尖怜悯似地划过她的脸颊,阖上了她的眼。死神向下俯身,如同施舍,将血染的碎发从她脸前扫开,一双薄唇像风中的花瓣般翕动,好像神父在念悼词。鲁道夫未曾目睹过死神之吻,但他知道那是什么 —— 他别开了头。


后来过了多久?一秒?一刻钟?一辈子?他转向死神 —— 玛丽早已不再,他知道,尽管她的身躯与神色与刚刚没有任何区别 —— 嗓音沙哑,胸膛剧烈起伏,开口道:


“你来了。”


2.


他不合时宜地想到了书桌上的那颅头骨。


死神和那枚冷冰冰的遗物笑起来是一样,勾唇,上唇向后卷曲,如犬狼宣示敌意般露出牙齿。然而祂的目光是虚无,不亚骷髅的眼眶,匮乏浊世一切。鲁道夫想,他死后是否也会沦为一具骸尸,白骨将蜕去伏肉于亘古中永存。这是千载恒存的真理 —— 唯有死亡将逾越时光。他死后,或许皇帝会将他葬在某个教堂中 —— 或说不,他不应长眠于神圣的土地下,他不应拥有耶和华的垂怜④。


“鲁道夫。” 死神呼唤他,像情人般亲昵,柔和地解刨着每一个音节,撕裂皮肉,剥剜白骨 —— 残忍而浪漫,若祂能做到凡世的任何。鲁——道夫,他的愁绪竟飏向了他的母亲,伊丽莎白可未曾这样呼唤过他。鲁——道夫,他不回应⑤。


“看看你的未来之路将你带到了哪里。” 死神哧地笑了,双眸紧盯鲁道夫的身影,目光如一条蟒蛇,将猎物裹缠、窒死。他向鲁道夫踱来,将下巴暖昧地搭在对方肩胛上,手蜿蜒着伸向鲁道夫的,那只手仍握着枪,颤抖不止 —— 鲁道夫没有挣开。


“唯有死亡,唯有死亡。” 他喃喃。


3.


“路的尽头便是此处,死亡,死亡!判官已经开始审视我的灵魂了!我们终将步向那片长满水仙的荒芜⑥,哪有什么未来可言?” 鲁道夫质问,声音如一柄刀,响彻一片寂静。敏感的神经在颤栗、颤栗、唱歇斯底里的歌 —— 自从来到梅耶林,他便没有再麻痹它们,腕上痕迹渐而愈合。随之而来的是浪涛般的眩晕、灼痛、心悸病,然后是火,熇熇野火,燃尽他 —— 唯有死神的冰凉躯体在冷却他血管内的沸腾,然而这不够,不够,于是他臣服。


鲁道夫动身,从玻璃长颈瓶中倾泻出琥珀色液体,倒入杯中:“你要吗?”


死神摇头,说祂不喝凡间的酒。


“只有无尽的,无尽的黑暗罢了。” 鲁道夫瘫回了躺椅中,刚才那一瞬间的尖锐漫漶消散,所剩无几,眸中氲起的便又只有倦怠了。酒险些洒出,他将玻璃杯置于桌上,就在那把左轮手枪边。“毁灭的车轮转动,天启的骏马驰骋。民族主义,渎职贪官,民族压迫,盲目庸众…… 我们步向阴霾,帝国尚未死亡便已朽烂,哪还有什么未来之路?” 他苦笑,又啜饮了一口酒,抬眸望着死神,双目失神又清澈,像某种易碎的水晶制品。


“唯死亡在我们体内鲜活⑦,唯死亡永葆青春。像你。我母亲鬓边已经生了白发,你还如往常;我从生到死,你还如往常。” 他回想起那夜,致命的一夜,命运将他的决颂用凿子与锉刀刻入了云石。


“你是否还记得?”


4.


神的生命中,凡人有多么渺小?和风会卷走旧世界的余烬,播种新时代的胚胎。转瞬即逝的一条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枚砂砾一般无足轻重,然而 ——


“记得。” 死神轻声说,唇舌磨碾单薄的音节,腔调悠长而空洞。回忆的甬道中,那晚清晰而锐利。祂记得祂本是向着伊丽莎白而去,然而年轻皇储的忧悒与对死亡的固恋之于祂如受伤幼鹿所散发的血腥气之于猎手,将祂引向皇太子的居室。彼时鲁道夫只是一个孑然一身,被母亲抛弃了的孱弱小孩,把死神当成了唯一的朋友。


“那年你十岁。你对我说你前一日杀了一只猫。” 祂回忆,“你没有告诉我你杀猫的原因。”


“但你知道。” 鲁道夫嘟囔着,又喝了一口酒,“你一直知道。”


“我臆测或许是前些时日的那场自杀⑧,就在美泉宫。那个喝了烧碱的年轻人,你们在他弥留之际找到了他的尸体。” 死神慵懒地挥手,倚着床柱。杀戮、逝去,这些对祂来说都是乏味无趣的常事,鲁道夫倒还有些意思。他属于哈布斯堡,却是个真正的维特巴赫 —— 就算在亡灵眼中也依然一道永恒的谜题⑨。他曾目睹一个灵魂的消逝,却未生畏惧,唯独妄图窥探死亡的诡秘。


“几日后你便扼杀了那只猫。” 死神陈述,颇有些好奇地望向鲁道夫 —— 这其中成何逻辑?


5.


鲁道夫回望死神,对方真的数十年来没有改变分毫。祂不衰老,不长胖,仍能与记忆中瘦削嶙峋的身影重叠 —— 鲁道夫曾数次见过这身影。第一次是在美泉宫花园,他看到那身影步入阴霾;第二次是在他的房间,他任由那身影将他抱起;之后祂失踪了很长一段时间,长到鲁道夫几乎将他忘却,此间他在军队、皇宫、报社、妓院间辗转,几乎没有时间思索死亡;一年前,祂再次出现,向鲁道夫揭示生命的终局 —— 那是鲁道夫第一次问米茨⑩愿不愿意同他自杀;最后便是此刻,此处,路的尽头:梅耶林。


“那只猫死时,你没有来。” 他用同样匮乏情感的语气对死神说,叙述平淡往事。


死神点了点头:“猫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


“哦。”


他们这样坐了半晌,鲁道夫拿着他的酒,死神望着他的枪 —— 玛丽说枪比毒更有效率,干脆利落的一声响,她是对的。一个稚嫩的嗓音在鲁道夫的脑海中诘问:死后会发生什么?他隐约记得自己曾经不懈地问这类问题,有关死亡的问题,问任何愿意倾听的人,然而他们不知道,或佯装不知道,他后来便没有再问。


如今那问题却又增生于杂念中,唯有一点不同:他已经不再在乎开枪之后他会去哪 —— 大概是一片广袤无垠、纯粹而无声的虚空吧 —— 他想知道他会在尘寰中遗留下什么。那将他诛戮的名誉⑪?可怜的小伊丽莎白⑫?


或是虚无、虚无、一无所有。


6.


“他们后来忘了那只猫,你说他们会不会也忘记我?”


“不会。” 死神听起来笃定,咀嚼的字词如冰,如刑台刀落,“你已书写了自己的篇章,后世将铭记。”


鲁道夫噤了口,缄默不语,唯有一双眼眸愤懑,双眉颦蹙,目光逾越死神而紧盯祂身后,像是要将赤裸的墙面灼出个洞似的。他的手环住玻璃杯,紧攥着 —— 指骨嶙峋,青筋在苍白的皮肤上纵横 —— 仿佛那不是杯皿,是凶器,他便是这样握住那把弑爱的火枪的。


“然而我成就了什么!” 他倏地起身,似触火般松开了酒杯,任由其坠落、坠落、粉身碎骨于地板上。他也破碎,瞬间的歇斯底里败下,目光又淡了下来,含一簇温和的、绝望的火。他话语脆弱而颓唐:“我甚至无法阻止历史的进程。”


死神以悲悯眄视皇储,一如二十年前。


“无人能。” 祂的回应,一刃柔婉的剑,刺伤了这曾怀热忱的年轻人,谕道:鲁道夫,你的理想终仍是湮灭于时代,你的未来之路通向尘埃。鲁道夫向后畏缩,双手捂脸,但死亡的慈悲并不延伸至此,于是死神继续:“他们不会为政治事迹记住你,他们会为爱 —— 与死亡。”


“爱与死亡。爱之死⑬。” 他透过指缝望着墙上的照片⑭,揶揄着,淌过唇的话语是苦涩的毒芹,“然而死亡可否懂爱?”


薄情的神祇迟疑,半晌房间淹入沉寂,最终祂轻声答曰:“爱与死亡向来比肩而行。”


但这并非回答,鲁道夫想。


7.


“这便是真相。” 死神读了心声一般,“你应比他人更清晰地知晓这点。”


确实,确实,苦难与歌声相厮⑮,爱情与死亡羁绊。罗密欧饮毒而朱丽叶自刎,伊索尔德在崔斯坦的尸体旁高颂绝唱;玛丽爱他足以至死、至癫狂,米茨眷恋生命而随塔菲离去。死亡与爱为一体,他手边的枪是死神的吻,魂断梅耶林是最后一曲声嘶力竭的情歌。


鲁道夫昂起头来:“那一个人是否能爱死亡?”


死神稍稍倾侧过头去,靠近了一步,又一步。他漫不经心地耸肩,双目却如隼眸 —— “我索过的灵魂中,有爱自由的,有爱梦想的;有爱权利的,有爱荣耀的。你爱爱,便爱死亡,何不可能?”


祂停在鲁道夫身前,近乎温柔地跪地,捧起左轮手枪:尾声将尽。鲁道夫第一次与死神相距如此之近,他能看到,他看到死神的眼眸是湿漉漉的,像人的一般,目光缱绻又寡淡。鲁——道夫,他能听到冥界的呼唤,他能听到死神的呼唤,就在他耳畔,一双未曾碰过凡间酒水的薄唇如花瓣,清癯身影踏阴霾而来。他看到火焰车辆⑯与钻石星花,然后便是皇太后苍老的面庞⑰。皇储于瞬间睽见一生,见爱与死亡。


他接过了枪。


“一辆燃烧的马车是否已泊在我的车夫身旁?夜的清凉是否将熄灭令人倦怠的白昼之光⑱?”


死神颔首,鲁道夫阖眼。


“谢谢你,mein Freund⑲。”


他握上死神的手,力度大的如同持枪 —— 他不会温柔地步入良夜⑳。


枪声如吻。




① 引自十周年演唱会唱的《Zukunftsseelen》

② 本是玛丽对女仆说的,来自论文《From Mayerling to Sarajevo》

③ 鲁道夫送给玛丽的戒指上刻的字,来自音乐剧《Rudolf: Affaire Mayerling》

④ 鲁道夫曾用的一句祷词:“神啊——即使您要报复我,我也无从反抗。我已不配继续被称为您的子民”,来自漫画《天上の爱地上の恋》以及传记《The Road to Mayerling》

⑤ 对应鲁道夫死后伊丽莎白在墓穴中呼唤他,出来后说的“他不回应”,来自传记《The Road to Mayerling》

⑥ 指Fields of Asphodel,来自希腊神话

⑦ 引自海因里希·海涅的诗歌《Der Scheidende》

⑧ 鲁道夫十岁时和一伯爵在美泉宫对外开放的花园中散步,途中发现了一位饮鸩自尽的年轻人,对鲁道夫影响极大,来自传记《The Road to Mayerling》

⑨ Mizzi Kaspar,奥地利女演员,鲁道夫的情妇,鲁道夫(好像)第一次提出殉情是向她提出的,来自论文《From Mayerling to Sarajevo》

⑩ 伊丽莎白来自维特巴赫家族,所以鲁道夫从母亲那里也算是个维特巴赫,“永恒的谜题”来自路德维希二世说的“我希望永远是个永恒的谜题”

⑪ 鲁道夫曾多次声称他是为荣誉而死,来自论文《From Mayerling to Sarajevo》

⑫ 指鲁道夫的女儿伊丽莎白·玛丽,鲁道夫在给史蒂芬妮的信中将她描写为“可怜的小[伊丽莎白]”

⑬《Liebestod》,瓦格纳歌剧《Tristan und Isolde》中,伊索尔德在死去的崔斯坦身边唱的一曲,鲁道夫因与路德维希二世的友情而对瓦格纳的歌剧有所了解

⑭ 指路德维希二世的照片,鲁道夫(好像)在梅耶林的房间中挂了一张,来自传记《The Road to Mayerling》

⑮ 苦难的翻译是leid,歌曲的翻译是lied,两词拼写很像

⑯ 指死亡前的幻觉,来自诗剧《Faust》

⑰ 鲁道夫六岁时询问索菲有关她死去的女儿的事情,是书中关于他对死亡的迷恋的初记载之一,来自传记《The Road to Mayerling》

⑱ 改自海因里希·海涅的诗歌《Der Tod, das ist die kühle Nacht》

⑲ 可翻译成“我的朋友”或“我的男朋友”,建议自行理解

⑳ 引自狄伦·托马斯的诗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碎碎念:


这里的鲁道夫应该是猪豆腐和史向豆腐的结合(不过颜值可以脑卢),有少量E剧豆腐的破碎无助和恋母情结。我对鲁道夫这个人的见解就是毁灭性很强,爱得又很烈的一个人,故而爱与死亡对他来说为一体:想爱就必须有死,想死就必须和爱人一起。猪豆腐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爆发性,很理想化,情感冲弱理智,剧烈跌宕起伏的那种。相对,虽然我传记还没读完,历史上的鲁道夫或许更偏忧郁颓靡,也许还有几分懦弱。文中的鲁道夫采用了这两个性格的结合体:一会愤懑激昂,随后很颓很丧,到末尾才稍平静了些,准备迎接死亡,然后又是一阵灼热充沛的情感,于是他热烈地死。


然后死神应该是92版污死神和05版麻死神的结合,有那种很清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祂对鲁道夫,对伊丽莎白,甚至延伸到对路德维希都是怀着好奇之心,因为他们异于身处的时代。比起恋人,我觉得死神更像鲁道夫生命的旁观者,之于鲁道夫就像卢契尼之于伊丽莎白 —— 死神是鲁道夫生命中的叙事者、局外人,孑立于时空之外。祂知晓未来注定的走向,所以祂比旁人都更熟悉鲁道夫的无助、痛苦,于是祂对鲁道夫怀有怜悯。然后祂也温柔,因为鲁道夫渴望一个人能对他温柔,向他给予关怀,而像某次麻袋的采访中说过的一样,死神随一个人的渴望而化身。


死神豆腐的情感在这里面其实是蛮晦涩的。全文一直在强调爱与死亡的联系,可以说鲁道夫是将爱情寄托于死亡上。历史上,鲁道夫向很多人提出过殉情的请求,其中包括玛丽,米茨,甚至包括他的男侍从(来自论文《From Mayerling to Sarajevo》)。我的个人见解是,鲁道夫并不是为爱而死。相反,他是受死亡驱使去寻爱,渴望而唯独渴望死亡。


最后说一个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的小细节:鲁道夫死前的片段挺乱的,我最初的设想是以倒叙叙事,将文中提及的一些节点重新描写,类似死亡之前的闪回。不过我再一读的时候发现那句“清癯身影踏着阴霾而来”感觉像死神刚来,所以也可以将一整段鲁道夫与死神的对话当成一次单方面的臆想,毕竟戒断症状之一也是出现幻觉。有可能死神根本没有来过,有可能死亡中无爱而只有虚无。


标题取名《爱中死》而非《爱之死》,因为爱不会死。爱与死亡皆永恒 —— 爱中有死,死中有爱。

评论(16)
热度(187)
  1. 共2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 𝐒𝐔𝐌𝐌𝐄𝐑 | Powered by LOFTER